生命

 

林欣蓓

 

春假時,在聯合報上讀到:一名十七歲的建國中學學生疑因情緒不佳而跳軌自殺身亡。後隔幾日,又於報紙上讀到作家李偉文對於此事件的看法。他在文中提及這十多年來,建中平均一年半有一位學生自殺身亡。

當我隨意翻閱報紙,看到此事件的標題時,心裡頭的第一個想法是:怎麼又來了!不知道是自己的錯覺,還是社會真地變了,年紀輕輕就選擇自我了斷的人越來越多。然而奇怪的是,我們的新聞媒體亦或政府本身再三強調台灣學生的競爭力持續向前邁進,一點都不輸給對岸或其他國家。如果真是如此,為何學生的抗壓性看似越來越低呢?如果不是,為什麼早早地就結束生命?還是,我們所謂的「競爭力」只不過是在玩數字遊戲,在那張卷上,與數字斤斤計較過不去,與別人口中、心中或世俗價值中的第一名過不去。

當今台灣的社會大眾也許誤會了「競爭力」本身的核心價值,甚至可以說是遺忘了一個人自身存在的價值。作家李偉文在其文中提出「生命力」這一詞彙,我覺得很不錯,想藉此來討論。「生命力」感覺上是個非常深奧的字眼,但或者就如同李先生文章內所描述的那樣:是面對這個艱困世界的能力。確立一些永恆不變的事物,知道這世界不管再怎麼改變,還是有一些價值是值得我們珍惜的,並進而找到人生的意義以及安身立命之所在。這是不是也有些類似儒家所謂的「自強不息」、「生生不息」?

 

[next]

 

 

 

 

 


發行單位:國立高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發行人:楊鈞池

執行編輯:賴素玫、蔡奎如

編輯委員:孫美蓮、陳德興、黃永森、高群超、王士仁

文字編輯:李佳融、許喻涵、黃爾儀 林玉潔

美編設計:郭姿伶、劉子璇、張芙綸

電話:07-5919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