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義 ── 曾倩瑛


  孔丘有言:”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孔子周遊列國,推行儒家學說,在漫長的旅途中沉澱儒學的精華,最終成就儒學文化在華夏文明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內涵價值。王羲之曾說:“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王羲之熱愛多嬌江山,嫵媚花草,百態四季,將自然之情融於書法,完成“翩若驚鴻,宛如遊龍”的《蘭亭序》,“天下第一行書”的嘉譽當之無愧。

  旅行的意義就在於此。孔丘,王羲之遊曆山水,行走中原,在旅行中領悟人生真諦,塑造自我,完成人生價值的昇華。

  徐霞客鐘情地經圖志,年少時便立下“大丈夫當朝遊碧海而暮宿蒼梧”的志向。他的足跡遍佈大陸。他遇過劫匪,多次斷糧,旅途充滿無數艱險,他不為所動。漫長的旅行同樣是人生的成長,他完成自己的著作《徐霞客遊記》,為後人留下地理著作的瑰寶,也給予無數青年才俊踏遍祖國河山的勇氣。

  旅行的意義就在於此。徐霞客在數十年的苦旅中成長自我,而後人在數百年的將來尋覓他的足跡,旅行他到過的遠方,獲得真知。

  交通不發達的古代,學者們依靠雙腳,或依靠噠噠的馬蹄踏遍平地與高原,欣賞南方四季不敗的長青樹,欣賞北方傲雪挺拔的千年古松,追隨東部滔滔長江,拜訪西部浩瀚沙漠。在一場場旅行中,學者們借用詩歌詞賦,借用繪畫書法,將無數美景融入華夏文化,築成中華的生命,也將自己的名字留在歷史長河,成就自我。交通發達的當代,我們可以從書中窺探前人眼中的美景,領略他們的詩情畫意,也可以坐上火車飛機,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西雙版納感受雨林的魔力,去朝聖者的西藏一拜一叩洗禮心靈,去東北的大興安嶺體驗一場盛大的雪景。

  旅行的意義就在於此。在快節奏的現代放慢腳步,從繁雜的生活與工作中脫離出來,享受旅途的時光與美景。

  旅行的意義,由古,是文化的沉澱,是文化的成長。至今,是文化的傳承,是自我的解放。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讓我們貼近文化,讓我們感受自然。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