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義 ── 劉雅銘


  當我從飛機的懸梯上走下,踏在台灣的地面上時,我忽然意識到,我的旅行開始了。不只是環島、自助遊,而是我行走的每一瞬間,對我來說都是旅行。

  相比起與同伴在嬉鬧聲中結伴出行,我更傾向於獨自踏上旅途,背上輕便的背包,足夠的紙幣,看著西邊一片薄暮踏歌而行。最喜歡的是高雄傍晚艷麗的晚霞,沒有高聳的水泥森林,從而將天空毫無保留地投射在我這一片小小的視網膜上,氤氳出熱帶雨林一般野性又鮮活的氣息。

  走出校門,步入市井,耳邊轟鳴的機車聲、人聲,夜蟲的鳴叫,交織成綢布,向目力所及處延伸。沿著街道暖黃色的燈光,晃動的樹影前行,會遇到坐公車與捷運都無法留意的巷弄。無論是否是雨後,巷弄的柏油路總沾染這一份濕意,總令我情不自禁想起那首《雨巷》,但這裡沒有丁香般的惆悵,更多的是一份寂寥。獨行在巷弄中,兩側門戶大多緊閉,有時也會逢上個別透露微光,從窗縫中流淌出一份家的暖意,直抵人心底。此刻只能收回思緒,收回目光,緊一緊背包,抬頭望一眼空中流雲,尋找巷弄的出口。

  與同伴出行則天真直白的多,三五成群,歡歌笑語,在林間在礁石在浪中,談論令人喜悅的風景,力爭留下每一個歡樂的瞬間。不再是一人踽踽獨行,心中有話便可以向身旁同伴大聲傾吐,肩碰肩,頭抵頭,仿佛被聯結起來般。這般的旅行是暢快通透的,宛若晴朗時高雄的天空。然而這樣的旅行只是純粹的玩樂,或者叫旅遊,只是走馬觀花般將景色留在眼底。

  所以我更愛獨自出行的一份寂寞又充實的感受,離生活更近,離景色稍遠。在這一份旅途中我更能體會到旅行的意義,就是那幾次掛在嘴角卻又總是流走的話語。

  可能我這一趟旅行的意義就在於,學會融入高雄,融入台灣,同時也保留一份自我吧。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