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閱讀心得創作

林鈺茹

  先沖了杯茶,是略帶有苦澀的那種。第二次閱讀這本書,原本想翻翻目錄找回記憶,才想起來,它沒有目錄,因為它只講一段故事,一段用一個人一輩子的生命去描寫的故事,而從頭到尾,我看到的只有悲情與認命。如同文末,留了好幾頁的空白,在讀完這篇小說之後,闔上書本,霎時間湧上的情緒,久久不能自己。

  以大躍進時期作為故事背景,描寫動盪時代下小人物的生活。在當時那樣一個悲情年代,到處充斥著飢餓與貧苦,多少平凡家庭,遭逢飄泊離散、生離死別,以及命運考驗。主角福貴在面對家人接連遭遇不幸及離世,所表現出的只是對於大時代下廉價生命的無奈與被迫接受,以一種滲透的手法來呈現對於生命的意義。當他面對人生變故時,作者並沒有賦予太多情緒著墨,僅以寫實、簡單的文字,使讀者漸漸融入其生命中,與之一同感受不得不向命運妥協的無可奈何,以及對於摯愛生命消逝的無能為力。

  貧窮生活,讓故事沒有太多其他色彩。福貴與太太家珍,是那個時代下悲情家庭的代表之一。福貴出身世家,但後來卻敗盡家產,在戰亂所逼的情況下,一次外出時被抓去當兵,幸好命大,好幾次逃過死劫。但他的母親卻在這段時間過世,帶著對兒子的思念黯然離開。太太家珍,原本有個不錯的娘家,但卻認定這輩子只跟了福貴,不管是起是落,總是在福貴身邊守候,扮演著傳統婦女的角色,可憐到最後連看病的錢都沒有。兒子有慶,在一次輸血的意外中死亡,只因為他的血,符合了縣長夫人的血型,醫生就這樣,抽著,抽著,把他的血給抽乾了。在不太平的時代,人命是有貴賤的,有權勢者的命是命,而貧窮人家卻是死不足惜。女兒鳳霞在大病後失聰,長大後本以為嫁個好人家,至少能過過好日子,彌補家珍心裡的虧欠,但卻在一次生產中離世。

  就像所有的悲慘故事一般,命運不會因為貧窮而讓你能因此稍加喘息,接連而來發生的不幸,到最後,家珍也先離開了福貴。讀到這裡,心先定了定,很怕眼神與文字一有了交會,視線忽然就變得模糊。書裡面寫著:「那時候她已經沒力氣坐起來了,閉著眼睛躺在床上,耳朵還很靈,我收工回家推開門,她就會睜開眼睛,嘴巴動一動,我知道她是在對我說話,那幾天她特別愛說話,我就坐到床上,把臉湊下去聽她說,那聲音輕得跟心跳似的。人啊,活著時受了再多的苦,到了快死的時候也會想個法子來寬慰自己,家珍到那時也想通了,她一遍一遍對我說:『這輩子也快過完了,你對我這麼好,我也心滿意足,我為你生了一雙兒女,也算是報答你了,下輩子我們還要再一起過。』」「家珍像是睡著一樣,臉看上去安安靜靜的,一點都看不出難受來。誰知沒一會,家珍捏住我的手涼了,她全身都涼了,只有胸口還有一塊地方暖和著,我的手貼在家珍胸口上,胸口的熱氣像是從我手指縫裡一點一點漏了出來。她捏住我的手後來一鬆,就癱在了我的胳膊上。」

  就這麼安詳的離開,不帶一點兒苦。但我卻感到不甘心,替家珍感到不甘心,替福貴感到不甘心,也替那個時代的人們感到不甘心。因為活了一輩子,也苦了一輩子,沒享受過清福,卻在死前,只為那一點小小的廉價幸福而心滿意足。生命,本該如此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但走過了那個年代,卻不得不向時代低頭,向命運低頭。如果有下輩子,希望你們能再一起過,但不要再是活在那樣的時代了。如果說,讓我能稍稍慰藉的,是至少到最後,能在自己心愛的人懷裡辭世,握著手,走完這一程,不管是悲是喜,痛苦抑或甜蜜。

  齊邦媛女士說過:「明天太陽依舊會升起,但要在太陽底下活著,是一件多麼奢侈的事。」福貴走過了這一生,到頭來又只剩下他孤身一人,經歷了不斷的失去再失去。但他活著,以他的生命態度活著,就像書中一段話:「人活著本身除了活著以外,並無任何意義,如果一定要有意義,那就是活著本身了。」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