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規矩 ── 蕭蔓


  自懂事以來,我一直是個討厭傳統的人。

  雖本人今就讀於法律系,理應是個是規矩、秩序為上的潔癖種,但學業已進入第二年的我絲毫未受學科性格的影響,反倒變本加厲地期許自己該成為毀棄傳統並「創造傳統」的人。

  傳統,是個很模稜兩可的詞語。它可以代表一個在社會傳承已久的文化〈不論好壞與否〉、一個職場的潛規則、一個不知該如何說服他人時,最具公信力卻同時也最空洞的語句。

  相信上述的描述已充分的表達出我對「傳統」的想法。

  現代老一輩的人總感嘆傳統的流失,斥責年輕人不守本分,不按規矩來。我認為恰恰相反。傳統之所以稱之為傳統,在於它已隨歲月融入國家、社會文化、乃至於我們每個人的血液中、心中。怎是如此容易消失的事物?於我,他們的感嘆正是應證了這傳統。

  高二時,我曾赴德在地高中交換學生一年。那一年生活,我深受震撼,深刻感覺到以刻入心神之傳統的可怕。德國的公車,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你不會看到人們禮讓老弱婦孺,但你會看到擠成沙丁魚一般站立的老嫗旁,第一個上車的小伙正靠著他那安穩臥在椅上的書包嘻笑著。德國的店家是個要看人臉色的地方,老闆最擅長的就是拒絕你的一切要求,並一點也不希望再看到你。德國的餐廳則是個只有觀光客才會去踩的地雷;服務生一點也不想服務你〈儘管那是他的工作〉、食物雖是你踏進這家店的理由,但你品嘗一口後就會發現如此發想的自己是多麼的愚蠢,看到帳單你更會驚訝人們願意掏錢購買的食物如此地具多樣性,如:服務生冷漠的態度及暗示「你可以出去了嗎?」的眼神。這種時候,我心裡不禁吶喊:「台灣的服務業者,我愛你們!!台灣的青少年們,我尊敬你們!!」

  筆敘至此,是,我雖然討厭傳統,但我得承認傳統根深蒂固於我民族心中有其原因,它必有其優點,有其可取之處。儒家文化使我人民有敬老尊賢之傳統、資本主義掛帥則是我國服務業趨於精良,是客戶感覺賓至如歸。然而,任何事務皆有其缺陷。

  相信國人都不會反對亞洲人、華人或是臺灣人,是一種族性內向、保守的民族。傳統之於我族,其影響之深遠多過許多歐美國家。於校園內活動即能看出一二。如近日於校園論壇狄卡上熱烈討論的宿營。迎新宿營的文化其實是過去國民黨專政、白色恐怖時期,救國團開設予大學新生的活動。活動中,學生跟著隊輔玩團康,聽從值星官的指揮,全程雖是在遊玩,但實是處於被動,被帶領、被命令,其實是一種威權教育的代表。今日迎新宿營雖已成為各大學系所之傳統活動,但隨著青年運動的崛起,越來越多人開始反思「這個活動究竟是好的傳統?抑或不過為一陋習罷了。」反宿營方多認為,宿營是一種變相集體施壓、甚或是霸凌的自爽活動。沒有錢參加、不想參加宿營的學弟妹被貼標籤「不合群」,舉辦年級多數則以「維繫傳統」的名義被強迫參加。我遺憾地覺得,如此的傳統,不要也罷。

  傳統有時雖是前人流傳後世的結晶,但過去的事物總有賞味期限過去的那一天。在維持傳統的同時,也許我們也應反思該傳統是否已變了調。我期許自己,能有慧眼辨出陋習,創造「新傳統」。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