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 施曉妤


  「面向陽光,陰影就在背後」。自幼,師長就教導我們要以正向的態度來面對一切的事物,然而,有時陽光的炙熱幾乎要將直面陽光的人們,曬得喘不過氣,這時是否該逃到別人身後的陰影處避暑,抑或在燥熱的環境下奮鬥,成為和夸父一樣,努力卻化為烏有的人?

  有時,逃避就像在沙漠中行走的人看到海市蜃樓,在困苦的環境中給人希望,使人有動力繼續向前;這時,逃避看似是有用的,它成為使人能持續下去的動力;然而,當抵達所誤以為的綠洲,卻發現它其實只是幻影,是人欺騙自己的美好想像。有時,逃避像珍珠堅韌的蚌殼,將你和一切你不想攪和的事情隔離,使你能在其中經歷淬鍊,等到蛻變完成,就會成為光彩炫目的存在;這時,逃避確實是有用的,就像聖經中說:「你要逃避青年人的私慾」,宗教都是勸人為善,那為何這裡教我們要逃避?便是教我們以逃避作為自身的蚌殼,沒有那些俗世的紛擾及社會的複雜,我們就能在其中保有自身的美好。

  第一種追求綠洲式的逃避,是可恥的逃避,因為沒有能夠解除現況的方法,所以不敢去面對現實。這樣的逃避是沒用的,只是延遲面對問題的時間,在這樣逃避的時候,反而可能因為時間的蹉跎,使問題變得更糟。掩耳盜鈴的人便是如此,摀住自己的耳朵來逃避鐘的聲響。第二種像蚌殼的逃避,不是可恥的逃避,這樣的逃避能使自己不會被摻和在不好的事物中,反倒能在逃避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涵養,就好似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潛,隱居山林來逃避阿諛奉承的官場,反而能徜徉於山水間,最後變成有名的田園詩人,保全自身的純真和自然的熱愛,寫下一篇篇動人的詩文。

  所以,逃避是可恥的嗎?逃避是有用的嗎?我覺得這兩者皆沒有對錯,因為可恥的逃避是沒用的,不可恥的逃避才有用。我們的確該成為面向陽光的人,但這陽光帶給我們的該是和煦般的溫暖而非令人難受的炙熱感,當陽光的熱度不再給我們力量而成為我們的負擔時,就該逃到陰影處避開這樣的環境,逃到我們的蚌殼中,經歷淬煉。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