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 ── 張育菱


  人的一生中,無時無刻都在做選擇。而擇善與擇惡,往往只有一線之隔。一個小小的念頭,便可能造成天壤之別的結果:可能是讓人享受翱翔在天空般的快感;也可能如一把利刃,傷人於無形。

  何謂「惡」呢?或許就如同荀子所說的「人性本惡」,需要藉由後天的教育才能使人為善。而我所認為的「惡」,是環境等因素使然,才造就出來的。打從一出生,許多人就被家裡寄予厚望。大多數的華人父母總希望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小孩跟同學相較之下能來的更加傑出,因此許多家長開始拿別人的成績與自己的小孩比較。在此種環境下,孩子逐漸學會嫉妒別人的成績、嫉妒別人的好,卻也使得自己越來越不快樂。被這樣的日子束縛久了,孩子們也會渴望著一點自由,希望不再被約束,可以自己掌握某些事。在無處發洩的情況下,這些可望轉變成了偷偷地做壞事,像是亂丟垃圾、咒罵別人、作弊等等。抱著一種「反正沒人看到」的心態,甚至還會得到一種短暫的喜悅感,享受著沒人管束的快感,一不小心便放任這種「小惡」在心中滋長。

  上到了國、高中,排擠同學成為每個班上常發生的事件。在我看來,大家是抱著一種「排擠別人是不想被人排擠」的心態。人們擔心,若自己替受害者發聲,就等於是和受害者同一陣線,可能隔天就換自己成為被攻擊的對象。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人們決定施點小惡換得加害者們的認同。對被害者投一根針,總好過自己中一支箭。然而這一小個無心之舉,卻把受害者刺得遍體鱗傷,甚至害得他們再也不敢和人群交際,更嚴重一些,也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全。

  然而,我們該如何遏止心中的惡呢?我想第一步就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換個角度思考,如果是自己,會希望住家樓下被亂丟垃圾嗎?會希望自己每天抱著擔憂緊張的心情到學校嗎?或許我們無法成為一個有大愛的天使,但至少別成為一個惡魔,四處攻擊別人。如此,我們又遠離「惡」一點距離。再者,我認為遠離惡的方法就是「選擇」:關注自己內心的任何一個念頭,別讓「惡」在內心中發芽成長。或許環境使我們肩上背負著如巨石般的壓力,那倒不如換個角度思考:「雨過天晴」,熬過眼前的黑暗,光明就在末端迎接我們。找到適當的方式舒緩自己的壓力,像是運動、音樂等,那種快樂相較於施小惡得到的快樂,是恆久且不違良心的。

  在眾多人口中,能成為「聖人」的人數少之又少。雖然無法成為聖人,但我們若能減少做壞事的次數,就能使我們與「惡」的距離愈來愈遠,得到真正的身心快樂。雖然要馬上逃離惡的魔爪有些困難;但相信持之以恆,只要有決心,彩虹般的「善」將在終點迎接我們,使我們得到真正的身心喜悅。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