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 ── 彭湘雲


  荀子說:「人性本惡。」每個人生來就會嫉妒、厭惡和憎恨,就如一顆種子沉睡在心坎中,不會消失。

  剛降臨在這世間的小孩們,有如天使般白淨純良,還沒被這紅塵世俗侵染,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是世界上絕對的良善。小孩不了解對與錯,可他們卻清楚自己的東西要極力爭取,即使會損己傷人。因此荀子表示,人性雖惡,但可以透過「教育」改善,將那顆名為「惡」的種子永遠封存。而父母、老師,甚至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有影響力的存在,都可以成為教育他人的榜樣。藉由以身作則觸及人心,使其成長為良善之人。然而,浸染在紅塵許久的大人們,卻在冥冥之中,讓「惡」的種子發芽。

  社會上有壓力及負面的能量纏繞在每一個人的身旁,父母的失望、朋友的背叛、上司的指責等等。這些都可能成為心魔,使人陷落黑暗中,鑄下大錯。

  我曾經參與過班上的辯論會,當時我抽到的主題為「是否要廢除死刑」,而我和隊友代表的是不贊同的一方。一開始我也抱持著不支持的想法,認為既已犯下無法挽回的大錯,那只能承擔自己的後果,並不值得同情原諒。但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我發現一則科學研究,其結果令我十分震撼。研究指出,人其實與生俱來「惡」的基因,而這也成為保護人類的機制,這項研究與荀子的理論不謀而合。這使我對於重罪犯產生了些許同情,基因或許只是一個小小的原因;但真正的主因是社會給他們的黑暗。身處的環境壓力和旁人的負面能量早已成為惡的養分,使種子開花結果,那壓死駱駝最後一根稻草也就顯得微不足道了。雖說那次辯論我方獲勝,但過程中卻使我對於所謂的「善與惡」有了新的看法和見解。

  這世間沒有絕對的善或惡,只有相對地闡述。若真如荀子所言,我們心中早已被埋入「惡」的種子,那我們離惡的距離其實比想像中近很多。唯有繼續努力,保持一個剔透玲瓏的心,去面對這個社會。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