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 ── 曾涪皇


  荀子說:「人性本惡。」每個人生來就會嫉妒、厭惡和憎恨,就如一顆種子沉睡在心坎中,不會消失。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數據表示,我們任何人與惡的距離都無限接近於零,而差別只存在於「惡」值的高低。因為人有七情六慾,所以造就了惡。從小層面的思想犯罪,如:嫉妒他人、懶惰或者貪小便宜,到經年累月後的大爆發,如:偷竊、詐騙甚至到殺人放火⋯⋯等,都是惡的表現形式,所以我們都無限接近於惡,或身處於惡之中。

  實際上,真心一意向惡的人屈指可數,而絕大多數都是有目的的。以我經常會發生的惡為例:日常通勤中,有時燈號變換就像是夏日的午後般,總是令人心煩意亂。當接近路口時,那缺乏倒計時的綠燈經常變臉如翻書,黃燈使未經過停止線的我理應停下,但速度級距離使我兩難。也許緊急剎車可以使車子勉強停止於停止線前;但這樣不僅會傷車,且有被追撞的風險。畢竟不能保證別人不會因為想搶快而衝過黃燈,所以我時常在這距離不太夠的當下,判斷情況允許後,硬搶黃燈而過。在我的行為準則、權衡利弊之下,以小惡預防大惡的發生是有益的,這並不是將自己的違法合理化,而是以「善」為出發點,如善意的謊言般,助自己脫身於大惡。

  而那些一心向惡之徒就真的如表面一般十惡不赦了嗎?更多的可能是來自於他們先天的缺陷或後天的遭遇而造就了他們。有些人可能是自幼受到家暴、或者其他令其身心發展不健全的遭遇,才使他們人格產生偏差;而另外也有可能是基因導致,像是在懷孕前後父母的不良習慣。以上述原因來舉例:美國四大經典殺人魔之一——佛萊迪,正是因為父親與妹妹亂倫之後的產物,而又在佛萊迪年幼時強暴了自己的妹妹;加上平時的家暴傾向,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導致後來的佛萊迪產生了一種專門誘騙後姦殺女童的扭曲人格。而我們可以做的是,協助他們從惡中脫身,我相信孟子的思想中說道:「沒有人生下來就是壞的。」同時也認同荀子的教育理念中:「透過教育可以使惡人改邪歸正」的說法。他們也許只是缺乏愛與溫暖,當我們為他們付出,他們也能肯定能感受到,進而脫離撒旦的魔掌。

  儘管,我們和惡的距離很近,亦或者就身處於惡之中,但只要可以保持自己的本心,就不會使自己的人生受惡所控制,如佛家所言:「相由心生。」只要心中保有善念,就可以出於泥而不染,脫身於惡中。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