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 ── 劉依昀


  「碰!」槍聲響起,我看見她眼中的恐懼變得茫然,身子像斷線的洋娃娃,隨著胸前那朵鮮紅的花越開越烈,她的頭也越來越低,彷彿傾盡一生的力氣只為了綻放那朵花。

  那花開的濃烈,卻開出我心中深深的恐懼。

  那只是一本書而已,不是嗎?只是一本書而已,為甚麼變成這樣?

  我聽見他們低語著「告密者」,一股焦慮湧上心頭像熱油淋在我身上。我轉頭拚了命地想解釋,卻抓不住任何人的視線。在他們別開的眼神中,我看見跟她一樣的恐懼。「不是的,不是的!」我在街上喊著,但耳語劃開了和人群的距離。那些我曾經熟悉的一切,現在全變的陌生。

  他們總說,作惡多端的人會自食惡果;卻沒人說過,無心之人也會有被惡吞噬的那天。

  在現今社會中,總是會面臨他人的惡行惡語,尤其在這個資訊網路發達的二十一世紀,如此情況更是曾出不窮,嚴重之受害者選擇結束自己的寶貴生命。然而在戒嚴時期惡意地散佈謠言,甚至是動用惡行去霸凌,亦或是打小報告,嚴重的不只牽連數人,更是使他們走向死亡。在那沒有網路的時代,只需要一張嘴,便可使你家破人亡,因為人人皆聞之變色!這些惡意原本也不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只不過是因為一己之私的嫉妒,羨慕等等情緒,或者只是看不慣,甚至是因為自卑心態作祟而詆毀他人,就對一個人,甚至數群人進行群體攻擊,然而,難道錯的永遠都只是「加害者」嗎?被害者一定是無辜的嗎?我認為不然。

  在我的觀點裡,以加害者的角度去看,其實可以發現或許其本意沒有想傷害他人,可能是因為家庭關係,扭曲了他們的價值觀,或是其實被害人在言語間不經意露出地鄙視,傷害到加害者,總總累積下造成其心理不平衡,而做出傷人的舉動。當然也可能是因為自卑,長期被大眾所歧視而做出傷人的舉動。我認為社會上不可能沒有惡的存在,有善就有惡。所以我認為大家應該時常檢視自我,而不總是檢討別人,成為加害者及被害者只不過是一線之隔。從惡脫身其實並不困難,當認為自己愧對他人時應該是盡力彌補,並且停止所做之事;當嫉妒他人時,應該想著自己是幸福的,不是每個人出生都有一樣的身世,你所擁有的不一定是他人有的。雖然以上想法看似簡單,卻很少人能履行,所以更應該時常督促自己,避免更多憾事發生。

  雖我們與惡的距離總是很近,然而適當地避開,看看自己擁有的,並且以自己的餘力去幫助他人,其實不無小補。打擊惡緣從你我做起。就算真的幫不上什麼忙,也不要當沈默的加害者,起碼不是漠不關心,而是有關心他人的舉動。或許「惡」無所不在;然而,自我檢討及調適,或許會讓這個世界「惡」會越來越少也說不定哦!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