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大學是一個怎麼樣的歲月?


※ 前言

  
有人說,大學有必修三學分:愛情、課業、社團。
彷彿沒有修過這三學分就無法稱得上曾好好地唸過大學。
台灣普遍的認知是:大學是一個「由你玩四年」的歲月。那是你終於脫離家長的管束、各種被逼著唸不然就沒有大學讀的學科,以及過於封閉的家-學校-補習-家之無限輪迴的寬廣藍天,理所當然的,我們會有各種色彩繽紛的憧憬。

但,其實這三學分到底要怎麼拿捏,背後暗藏重大的陷阱:
愛情?然後呢?收穫看清人心的經驗,代價是什麼?
課業?然後呢?還像高中那樣讀書,出了社會發現處處不比別人?
社團?然後呢?快樂的歲月成為未來值得緬懷的回憶,但好像就僅止於這些,璀璨社團一時,庸碌往後人生?

三學分的陷阱,偏廢任何一方都不對,少了哪個好像也沒有什麼問題。
那大學到底是什麼樣的階段?


那些所謂的「青春」真的只是熬夜、晚起、翹課、飲酒作樂 ?

   大學是自由國度,但不是縱慾過度

  「酗酒到天亮,爆睡到天黑」、「路上沒行人,飆速到100」或「考前還追劇,分數沒在管」,顯然都不是我們所推從的好生活,但蠻多大學生卻甘願讓自己沉墮一番,為了品嚐國高中時期不被家長允許的禁果。

  好笑的是,儘管我們都知道這是一種對身體的危害,還是義無反顧的那麼做。

  只因為大家認為,這些事情叫做「自由」。

  但所謂「自由」,真的是建立在這種荒唐上嗎?

  英文裏,自由有兩個詞,一個是 Freedom,一個是 Liberty,我希望你擁有的是有一種自由,那是一種權利,可以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可以自己選擇去做什麽、不做什麽的權利。

  那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大學歲月,是一段學習怎麼去運用時間的歲月,在這個時期裡,每一分每一秒已經真正屬於自己了,因此擁有自我主宰的習慣,是重要的一步。

   青春與課業是一般回事,就像世界的正面與背面,感知的這頭與那頭

   這世界上,每個人一天就只有24小時,沒有多餘的時間可以給誰,那些能夠從容應對單字考試的人,無非是抓緊時間與早睡早起。總說我記不得單字怎麼辦的同學,請問你真的好好用過腦子記嗎?如果每記一個就能獲得一萬元,你還會記不住嗎?
  青春的本質在於,這是一段可以義無反顧追求某件事的時間,如果你在學習裡面找到了那份快樂,並義無反顧的追求它,其實很難會有學習上的瓶頸。

"遇到阻礙越挫越勇,知識不夠加緊累積。
就像打遊戲推 BOSS 一樣好玩。
把讀書類比遊戲,把遊戲類比青春,也就是這般回事。" — (法則 53 │ 尋找快樂)

   大學這幾年有沒有一些有效的好生活習慣

  有一本很好的書分享給大家:《深度學習力:學歷貶值時代,MIT博士教你從大學就脫穎而出的75個成功法則》(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裡面有很多怪怪的,但是卻很有道理的法則:

(以下法則標題是書上內容,內文則是小編自己看完後理解而寫的,目的是分享書中所學及讓大家知道後去閱讀這本書,這本書非常有幫助)

❖ 法則 02 │ 建立週日儀式

結束放鬆開始一週的儀式,讓你大腦習慣工作與休息切換的步調。

❖ 法則 03 │ 每學期至少退選或停修一門課

總會有一些你以為不錯但實際上不怎樣的課程,反之亦然。在選課時多選一些課,期中週在把無暇顧及的課棄選,還能多賺半學期的免費課程,何樂不為?

❖ 法則 04 │ 分配到長期作業的當天就動工 & 法則26│提前兩週開始念書

這跟愚公移山的道理很像不是嗎?他同時確保工作品質,也保住了你打遊戲、看漫畫及睡覺的時間。

❖ 法則 27 │ 課堂外寫作

越長大你越會發現,其實作文能力跟生活完全脫不開關係,小到寫情書追男/女孩,大到自己寫履歷投稿企業。好的文字能力來自於平時的閱讀跟書寫,當對文字的掌控變強,生活上會用到的書寫就會難不倒你,且每每讓你如魚得水。

❖ 法則 49 │ 無論如何都不可以熬夜

一日之計在於晨,這句話大家一定都聽過。
夜晚是身體排毒休息的時間,這已經變成常識了。
然而幹嘛熬夜?
是真的身不由己?還是其實是因為自己不會安排時間?還是因為自己什麼都想要以至於分身乏術?無論如何,其實這項法則小編自己的解釋不是完全的禁止熬夜,而是不要讓熬夜成為常態,至於為甚麼,你媽媽會比我更懂!請你打電話去問麻麻,順便跟他說你很想她~

❖ 法則 52 │ 記錄每天的工作進度

這個法則看是古怪,卻是所有法則裡面最受用的前五個之一!當你每天記錄自己的工作進度與內容,除了增加成就感(挖我今天好棒做了好多事)之外,還能減少偷懶(每天都做的是今天沒做到好像有點愧疚),更能幫助你持續完成某項大計劃(一點一滴積少成多,突然覺得事情也沒那麼難)。

❖ 法則 53 │ 尋找快樂

不能否定的是,快樂真的很重要,他會是支撐你去完成任何事的原動力,因此,所謂尋找快樂,不是要你去夜唱,而是在執行任何事(比如說課業或幹部責任之類的)都能夠有快樂的源頭。

❖ 法則 54 │ 讓野心膨脹

這件事情在這個弱肉強食的資訊時代很重要,你沒有點本事吃別人,就是等著別人來吃你。這有點像是希望你能保有最為純粹的那種慾望,期盼自己也執行自己做到可以達到的最好,老生常談一句就是「追求卓越,成功自然會趕上你」(三個傻瓜)。

❖ 法則 73 │ 起步快,收尾慢

說的直白一點就是:下手快,品嚐慢。


大學可以多方體驗,但學習不能放棄

   面對學習這件事

  大學作為進入社會之前最後的求學階段,「學習」這件事不僅僅是把書唸好,順利畢業拿到文憑而已,更是學習建立一套面對未來時該有的嚴謹態度。很多人一上了大學就如脫韁野馬,好不容易擺脫了國高中高壓的填鴨式教育,怎麼還肯像以前唸書時從早到晚都坐在書桌前呢?當然,上了大學多嘗試新事物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能不能把握好時間,讓你體驗的每件事都能成為你成長的養分,而非淪為單純的郊遊嬉戲。
  無論你是否喜歡現在的科系,或是未來會不會繼續待在相關領域從業,都要理解到一點,那就是大學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一段非常難得的時光,因為你終於有一段完整的時間,在還不必太擔心生計的狀況下,好好的去學習一技之長。在上大學前,不管我們對於未來有甚麼想像,或是有甚麼想做的事,通常都得壓抑在心裡,因為升學要緊,沒有足夠的時間讓我們嘗試;而大學畢業後,面對的是現實的社會,在為五斗米折腰的情況下,很少有人還能擠得出時間與精力去完成想做的事。因此,介於兩個時期之間的大學時光,的確是一段難能可貴的機會,若能在這段期間培養好一技之長,或是面對挑戰的態度,對於未來會更有幫助。
  那在大學的我們,該如何好好面對「學習」這件事呢?

   一、態度很重要

  或許這聽上去很陳腔濫調,但面對大學期間的學習,態度絕對是第一要件。很多人覺得考上了大學就是解脫,可以快樂玩四年;待到出社會時才發現自己早已錯過了許多學習其他技能的黃金時間,在社會上的競爭力自然就比旁人更少。因此,建立好學習態度很重要,大學的環境相較於國高中確實是比較輕鬆,沒有天天滿堂的課表,許多課也能按照自己的興趣與能力修習,但這不代表在學習上就能輕輕鬆鬆。每個科系都有自己專業的知識,而且除了本科的內容之外,跨領域知識的學習也是十分重要,畢竟畢業之後,我們要面對的就不只是書本上的事物,更多時候是陌生領域的挑戰。因此,在大學學習時必須認清一件事,大學的生活步調可以輕鬆,但仍得多方涉略,吸收各種知識與技能,才能好好提升自身的能力。

   二、不放過任何一個好好學習的機會

  相信大家都同意,確定自己真的學習到新知最好的方法,就是實際演練,並從中檢討,不斷修正錯誤。可能大部分人想到演練的方法就是寫題目、翻課本,但也不是每個人都願意一直坐在書桌前翻書。其實,演練的方法不只是只停留在紙筆上,生活中的很多時刻都是能拿來練習的機會。以學習外國語言為例,大部分人一想到學外文可能就是要一直翻參考書,背單字文法等等,然後日復一日的跟著教學音檔覆誦,結果成效還不一定如預期的好。但其實學習好外文有其他沒有壓力的方式,善用周遭的資源,例如聽歌或看YOUTUBE。多聽一些外文的歌,多看一些以外文講述的影片,都是讓自己能盡快熟悉那些語言的方法。藉此讓自己隨時隨地都能接觸到正在學習的知識,又不會有太大的壓力,反而能讓新知吸收得更快,學習上也更有效率。

   三、建立自己的讀書系統

  想要更有效率的學習新知,體驗新事物,那務必先把自己的讀書系統建好。所謂知己知彼,每個人擅長的領域不同,就算是你真心喜歡的科系,想必也一定有讓你很頭痛,不知該如何應對的課程。而建立好讀書系統的目標,是讓你更有效率去處理這些頭痛的學科。相信大部分人對於自己在讀書上的能耐或多或少有些了解,甚至都會有一些自己唸書的小技巧;如果沒有也沒關係,可以從現在開始培養。
  首先,必須先清楚自己那些科目唸起來得心應手,哪些科目需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吸收,兩邊先做出區別。接著,列出自己到考試或目標完成日期前的時間表,時間跨度越長越好。然後在上面標出明確被占掉的時間(如上課、參加社團、打工等等),剩下的時間就是你可以安排唸書的時候。這樣一來,就算中途臨時有事情或作業打亂行程,你可以明確的知道自己還有哪些時間可以利用,來彌補原訂計畫的缺失,畢竟計畫趕不上變化,多留點緩衝時間是必要的。再來,當你理解自己哪些科目是需要花時間唸時,每周就多安排一點時間給他們;而能快速吸收的科目就可以花少一點時間。而唸書時最好是安排一個固定的時間,不會被外物打擾的時候,讓自己在有限的時間內集中心力唸到一個段落,這樣效率才會高,你也有更多時間去參加其他活動。畢竟大學也不是一個讓人死讀書的環境,多方涉略才能有更多經驗與知識。
  當你有了讀書計畫後,接下來就是選擇讀書的環境了。很多人可能會喜歡一群人聚在一起開讀書會,以便有問題時隨時有人可以解答。但平心而論,真的能做到這麼完美的讀書會有幾次?是不是很多時候反而變成了聊天大會,結果一個下午過去了,唸進腦袋的只有八卦和一些閒言碎語?當然讀書會也是有發揮功效的時候,但想唸好書就要有一個覺悟:讀書絕對是一個人的事,不是一群人的。尤其大學的知識比國高中時更艱深難懂,如果沒有完全靜下心來,心無旁鶩的學習,是很難好好吸收的。或許有人會說,那這樣我唸到一半有問題怎麼辦?我需要有人解答啊!的確,這樣的問題大家都碰過,但其實向他人尋求幫助是比較後面的解決方法。第一步應該先釐清問題點在哪,接著針對問題點去翻書。如果書裡找不到,你還可以打開網路搜尋;若這樣還是找不到解答,再去詢問同學或教授,這樣才是有效的學習方式。因為讓自己去尋找答案的同時,也是在複習先前唸過的或是相關知識,就如上述提到的,是一種練習的機會。
  當認知到唸書是一個人的事時,你就會對唸書的環境有所要求,畢竟讀書是一種需要高度專注的事情,若是過程不停被打斷是很難好好吸收的。說道讀書環境,圖書館自然是首選,因為整個空間夠安靜,而且四周也都有人在唸書,整體氛圍會讓人更有動力學習。當然有些人喜歡去咖啡廳或麥當勞之類的地方唸書,但請注意,你是去唸書,不是去社交或享用下午茶的,別讓自己沉浸在舒適的氛圍裡而忘了該有的學習進度。除了這些地方外,還會有些人選擇在宿舍或是租屋處唸書,畢竟在這些地方不會有時間或消費限制,也不用大老遠跑出門一趟。但畢竟不是人人都能這麼有自制力,在宿舍或租屋處學習時最常遇到的問題是——會忍不住發懶。尤其像是疫情嚴峻,必須長時間待在房間的時候,之前已經習慣回到宿舍就是休息的人,要在這樣的環境下進入認真的狀況確實有些難度。若是碰上這種問題,不妨試試挪一個小時出來,將平常休息的空間整理出一個整齊、乾淨的角落來完成正事,減少自己想混水摸魚的衝動。

   四、挑選順眼且順手的文具或設備,並找到自己放鬆的方式

  也許很多人看到這會有疑問:「讀書就讀書,和文具或設備有甚麼關係?」但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今天用了一隻不順手的筆,或是寫起來很卡的筆記紙,你還會有想繼續認真的動力嗎?就像一位廚師沒有夠鋒利的刀刃,即使廚藝再精湛,也很難完全發揮出其功力。因此,挑選順手且順眼的文具或設備,不只是讓學習時心情好,同時也讓人更進入狀況,也是增加效率的小撇步喔!
  說了那麼多關於如何認真學習的部分,其實適度的放鬆也是學習很重要的一環。人畢竟不是機器,沒辦法永遠都保持在高速運轉的狀態,因此讓自己放空也是很重要的。除了滑手機之外,其實去做一些自己有興趣的事,像是繪畫、玩音樂、運動或散步等等,讓自己暫時遠離學習和生活中的其他事務,都是能讓身心放鬆的方式。畢竟大學看似輕鬆,但其實還是有壓力存在的,而學著如何調適壓力,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是很重要的。


同儕關係很重要,和教授的關係更重要

   同學很重要,但也不要忘了師長的存在

  大學階段除了課業之外,另一個重點便是人際關係。大學就像是社會的縮影,來自各地的人離開熟悉的環境,聚在一塊學習,自然就會產生許多互動。從適應新學校的環境、和室友同學的相處、擔心成為邊緣人的焦慮等等,無一不是和人際有關的課題。當然,和同儕相處固然重要,但也別輕易為了融入團體而勉強自己改變原則,拋棄了一些過去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人事物或特質。讓自己和大家的關係保持好,也適時的留點個人空間,學會獨立,面對未來時才更不易慌亂。(人際的部分可以參照第十七期的高大電子報,有更多深入的內容喔!)
  而除了和同儕建立關係之外,其實更重要的,是和系上的教授或老師們保持良好關係。因為當你在課業上遇到困難,或需要專業知識協助時,最能提供最多也最專業的資源的就是系上的教授們。而保持良好關係的意思並不是要去對師長們阿諛奉承,而是讓教授們對你留有好印象,畢竟師長們也是出社會的人,太過油嘴滑舌反而會造成反效果。而留下好印象最簡單的做法就是認真上課,或是問問題時保持禮貌的態度。這樣即使你和教授並不十分親近,也能在師長面前留下正面的印象,未來若需要時,能更順利的獲得幫助。就算大學階段所學的專業不一定是出社會後會繼續從業的領域,但能和教授保持好關係依舊是有益處的。畢竟未來總是不可知的,也許千迴百轉之後會正好需要這麼一個人脈,這時便派上用場了。總而言之,不論是同儕或教授師長,能保持好關係,肯定是有許多益處的。


再怎麼歡鬧的宴席,終有散會時分:畢業。

   出路出路,走出去才有路

  其實就是走出去,舊的路看不到新的風景,並不是一定要走向哪個地方,而是為了要改變連自己都不滿意的現狀。我知道很多人害怕改變,但與其說害怕,倒不如說懶,懶得去處理改變後可能面臨的困境,所幸不要動吧。
  但是又會忍不住去羨慕去忌妒別人努力所換來的成功。
  其實你只是想要掩飾自己的懦弱,你知道不容易也不願意做,然後對自己的無能與懶惰感到憤怒而轉換為忌妒。
  夢想失敗了,不要怕,就只是換個夢想。
  比起找到機會,其實更重要的是找到你在世界上及在你自己心中,那個最適合自己的位置。
  不要怕,你不需要找到一個不會受傷的地方,你只需要甘願,甘願去淌這一世渾水,做一個喜歡自己的人。

   追求計畫,不如追求執行力:95%的執行 + 5%的計畫

  想很多ㄟ?快做好嗎?
  不是想考雅斯、托福、公務員?去讀書呀安排讀書計畫好好執行啊?
  不要再給自己藉口想東想西,時間表大概排好衝起來就對了!!!!
  你必須很努力,才能讓自己看起來毫不費力。


畢業後,將那些後悔與慶幸轉化成最溫柔的語言,代代相傳:與畢業學長姐的訪談。

   面對未來,誰不感到徬徨迷惘?其實誰都有害怕忙到最後一無所成

  我們都走在時代的刀口上,網路媒體與國際社會讓握在手裡的力量與無能同時醞釀,資訊來的容易,堅實的底子與人生態度的韌性便顯得更加重要。
  很多人會拿陷入爛環境(或際遇)當作自己沒辦法努力的理由,也常聽到那些陷入爛環境的朋友,不知道該怎麼努力才能回到人間。但我不知道該如何定義那些爛環境,是學校建的不夠好?同學智商不夠高?老師素質不足以為人師表?社團活動太過懶散?男/女同學眼光太高?爸媽一直打電話給你擾亂你生活?自己零用錢不夠花所以每個月月光?
  當然,我更不知道的是,把你放在什麼樣的環境裡面,你才能把自己過好。當這些抱怨從你口中說出來的時候,其實你也成為了別人口中素質不高的一份子。
  一個人身處真正的逆境,哪裡會有時間去多費唇舌呢?當真的擁有一個非達到不可的目標時,還有什麼會比向前衝重要呢?過度探究情緒與抱怨,往往無益於困境,倘若我們還對生活稱滿抱怨和吐槽,那就代表其實生活也沒什麼大事,或者其實內心深處一直都不想改變。
  「未來不是判斷來的,未來只能透過打造」。
  「沒有人能知道未來會怎樣,這世上也不是付出就一定能得到收穫,但只要用功一天,你的人生就會好過昨天」,所有的美好未來都是過去一點一滴的積累,路走得長遠了,回首才知道自己的步伐已經遠離了當時那般田地,有沒有比較好,我沒辦法跟你說,但肯定比待在原處強。

   這世上最不會貶值的投資,是自己

  喜歡某件事情的時候,就要蹲得比誰都深,這些喜歡會刻畫出人生的方向,未來的日子裡,他們會成為肌膚裡的紋路、浪花間的間隙、物是人非的一處風景,這便是生活的原始樣貌,是付出與收穫的辯證統一。

   五年後,你會在哪裡?十年後,你會變成誰,過得怎麼樣?

  在這個大學歲月裡,體驗成長、鋪墊前往社會的基石才是三學分背後真正的道理。五年後會成為誰,決定權在今天的自己手中,你可以找到自己的FLOW,把生存變成生活。
  誰說電機系畢業就要當工程師?建築系畢業一定要當建築師呢?
  其實所有對未來做的準備,都是來自於打從心裡的認同,那是為你自己做的準備。
  所謂成長是,懂得照顧自己,為自己作夢,為自己打算,為自己打拼,為自己擔下責任,為自己而快樂。
  因此,不妨好好想想:
  五年後,你會在哪裡?十年後,你會變成誰,過得怎麼樣?
  你的解答,將會成為眼前行動的原因與方法。
  你可以去做愛做的、去吃愛吃的、去完愛玩的、去學喜歡的。
  要是遍尋不獲,就自己創造一個。

  大學這段歲月蓄勢待發,一畢業就用力去闖。


結語:除了戀愛、課業、社團,大學還有更重要的必修學分

  在這個幾乎人人都能上大學的時代,大學階段對於每個人來說,無疑是一段一段純粹又精彩的時光。沒有過去制式的束縛,也不用面對來自社會現實的考驗,除了課業之外還有其他時間能去探索各個領域。當然,或許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幸運,但無論如何,好好利用大學的時間,汲取面對未來所需的能力,是這個世代每個人的必修課。


※ 參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