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大 文 林 苑


疫情教會我的事 ── 簡靖芠


  身為二〇〇〇年後出生的人,原以為科技、醫療的發展已經足夠帶走瘟疫,沒想到還是會有令人類手足無措的大規模疾病的發生。世界各地一座座城市因為疫情肆虐而封閉,冷清的街上瀰漫著徬徨不安,彷彿是中世紀歐洲被黑死病摧殘的荒城。多變的疫情令人們恐、令人們慌;但,幸虧我們生在臺灣,一個有足夠能力控制疫情的地方,讓我即使是在全球都被新冠病毒侵襲的環境下,還能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疫情的發生,連帶讓許多潛藏的社會問題浮出水面。為了自保,人們彷彿瞬間戴上眼鏡,把生活中的細節都一一放大檢查,美其名是不輕縱任何一個可能導致染疫的環節,但實際上卻幾乎變成了一種迫害。在美國,對於華裔的歧視本就很嚴重,這次更是因為疫情首先是從中國爆發才傳到全世界,使得華裔族群受到更多歧視及嘲諷,甚至直接被以Covid-19稱呼,新聞中也常常聽到各種無故攻擊亞裔或叫他們滾回中國的事件。如此不公的對待讓即使不在美國生活的亞洲人也憤恨不平;然而在臺灣,前段時間因確診案例發生在桃園,有小孩更是因為戶籍在桃園而被醫院拒於門外。而在網路上,從疫情爆發以來,雖然大家常常在社群媒體發布「醫護人員加油」、「我們與你同在」的貼文;但到生活中面對面的時候,只要聽到對方是醫療人員的身分,許多人立刻就戴起口罩並且「敬而遠之」,甚至不允許醫護人員一起在同個空間活動。那這樣看來,我們跟那些令人厭惡、不時歧視亞洲人的白人有何不同呢?

  嚴峻的疫情讓我看到了歧視及偏見,看到了說的和做的不一樣的一大群人,使我不禁反思,我其實是不是也在無意間表現了對他人的歧視而不自知?當美國和中國同時做出了疫苗,有沒有直接認定中國做得品質一定比較差?為了和進口口罩做出區別,臺灣出產的口罩一定會大大的印上Made in Taiwan表明來歷,是不是也存有些許的偏見?其他口罩的品質好不好我們並不知道,因為大部分的人並不是技術人員,沒辦法實際做檢測,沒有去實證過即用偏見填滿了自己的理由。

  而疫情教我的另一件事是——反思,反思自己對他人他物的歧視是否仍然存在,仍然被各種偏見左右我的思考?二〇二一的我們除了乖乖地戴上了口罩,似乎也矇上了眼罩,只用聽的去感覺世界。聽到你是華人,聽到你是桃園人,聽到你是醫護人員,我就避之惟恐不及;而不是拿下眼罩,以其他客觀的事實:看到你站在我面前,你就是沒有被隔離的人,你是健康的人,來判斷。

  不用偏見去看一個國家,不用歧視去看一個人,這就是疫情教會我的事。很多時候我們做判斷時不是依客觀存在的證據,而是依先入為主的視角去看待整件事,因此失去了最客觀的判斷能力。白人之所以因疫情而更歧視華人,是因為從亞洲發現的病毒破壞了生活;而大眾歧視桃園人及醫護,是因為懼怕成為下一個案例。這些人被他人的恐懼及憤怒冠上了罪名,但其實,他們並沒有罪。

  歧視、偏見若存在,讓我們更應該反思自我,在這個人心惶惶的時代,能多點同理心,這就是疫情教會我的事。

↻ Back